伯乐配资 楚庄王即位之初,为何三年不问朝政?这两人一语道破其背后用意_楚国_熊侣_楚穆王
春秋时期,随着周王室的权威逐渐衰落,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,无法有效控制四方诸侯。各大诸侯趁机崛起,竞相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,纷纷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。他们彼此间通过合纵连横、东征西讨,争夺霸主地位。历史上,先后有多位诸侯相继称霸,形成了一个强者更迭的局面。
在这些实力强大的诸侯中,最为人熟知的五位霸主是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和宋襄公。正是这五位诸侯的卓越作为,使得他们成为历史上著名的“春秋五霸”。《孟子·告子》曾评价道:“五霸者,三王之罪人也;今之诸侯,五霸之罪人也。”这句话既表明了五霸的权势,也暗示了他们挑战传统王权的地位。
回顾这五霸的生涯,每位都是百年难遇的雄主,他们统治时期,国家由衰败走向繁荣昌盛。无论是政治治理还是军事扩张,都使得他们的功绩得以流传至今,历经两千多年仍为世人所传颂。然而,在这五霸之中,有一位诸侯的表现却显得格外特殊。
展开剩余83%这位君主在刚刚继位的头三年,并没有像其他霸主那样全力以赴治理国家,迅速稳固政权。相反,他却沉溺于声色犬马、荒废政事,几乎不理朝政,整日过着奢靡的生活。如此异于常人的举动,不禁让人好奇:这位君主到底是谁?他为何会如此作为?
春秋中后期,华夏大地上有两个极为强盛的国家——晋国与楚国。晋国作为老牌强国,坐落于中原腹地,邻近周王室,自建国以来便是争霸的主力军之一。相比之下,楚国的发展则曲折复杂。楚国受封于周成王时期,地处汉水与长江中游,处于群蛮部落的边缘地带。周王室将楚国安置在南方这片蛮荒之地,意在借其威慑南方蛮夷,但这也使楚国长期被排斥于华夏主流之外,遭受诸侯的轻视。
不过,楚国的地理版图广袤,再加上数位贤明君主的相继出现,使得楚国在诸侯争霸中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力。公元前613年,楚穆王去世,临终前将王位传给嫡长子熊侣,这便是后来名列春秋五霸之列的楚庄王。
熊侣继位时,正值楚国面临关键时期。曾经雄踞中原的晋国因内部贵族纷争及与秦国的战争,国力大幅衰退。此时若能抓住机遇,楚国完全有可能超越晋国,成为新的霸主。因而,熊侣刚登基,大臣们便纷纷劝谏他迅速发展军事实力,扩充国力,迎头赶上晋国。
然而,令大臣们失望的是,熊侣不但未采纳这些建议,反而沉迷于酒色,不问朝政,甚至极少与臣子见面。当时楚国内忧外患,政局动荡,他的荒废行为使得许多抱负满怀的大臣感到寒心沮丧,纷纷感叹:“国君如此昏庸,楚国何时才能崛起?”
更糟糕的是,不久后楚国发生了一系列打击,成为对沉迷安逸的楚国沉重的警醒。熊侣继位不久,国内爆发叛乱。掌握兵权的公子燮和斗克趁令尹成嘉出征之际,宣布郢都戒严,并派兵控制楚王。成嘉闻讯迅速回军,在郢都城外击败叛军。公子燮见势不妙,挟持楚王出逃,却在半路被庐大夫戢梁诱杀,楚王得以获救。
遭遇如此变故后,本应警醒的熊侣却依然我行我素,回到都城后依旧沉湎享乐,不闻国事。楚庄王二年(前612年),晋国派大将郤缺攻打楚国盟友蔡国。蔡国军力薄弱,城池被攻占,蔡庄侯急召楚国援助。众臣纷纷劝熊侣出兵救援,但他依旧置若罔闻。最终蔡国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,蔡庄侯忧愤而亡。此举使楚国信誉大损,昔日亲密的诸侯纷纷疏远。
尽管如此,楚国朝中仍有两位大臣看出了熊侣的不同寻常。楚庄王登基第三年,楚国遭遇严重饥荒,且巴国山戎、夷、越等少数民族叛乱,战火逼近都城。然而楚王仍旧沉醉享乐,甚至在宫门挂出“进谏者,杀毋赦”的告示,令众臣不敢觐见。
此时,大夫苏从与重臣伍举却不畏威胁,毅然前来觐见。苏从痛哭流涕,直言楚王沉迷歌舞狩猎,疏于政事,国家危在旦夕。熊侣勃然大怒,称早已下令杀进谏者,苏从恐遭杀身之祸。伍举机智劝解,称楚王高瞻远瞩,不必与臣等争辩。
伍举随后提出了一个寓言式的问题,谈及南方山林中有一种鸟,三年不飞不鸣,却始终凝望北方。熊侣顿悟,笑称:“此鸟三年不飞,一飞冲天;三年不鸣,一鸣惊人。你们且拭目以待。”
实际上,伍举等人早已洞悉楚王的真意。熊侣虽表面荒废政务,实则暗中韬光养晦,谨慎观察局势。楚国当时内忧外患,晋国虽强,但因贵族内斗不断衰弱,熊侣明白若贸然发展国力,楚国或被各诸侯联手攻打,甚至遭贵族势力篡位。因此,他选择蛰伏三年,等待晋国自我瓦解,同时识别朝中忠奸。
果不其然,三年后晋国内乱加剧,贵族权力膨胀,军力分裂,国家实力大减。熊侣也借其“荒诞”行径,剔除了奸佞之臣,任用忠良。随后,他一改旧态,砸毁酒器,撤销舞队,重新执政。推行改革,厉兵秣马,使楚国迅速恢复国力。
经过十多年努力,楚国不仅平定内乱,还先后攻克郑国和宋国,并联合齐国压制晋国。从此,楚国成为华夏新霸主,熊侣也名扬后世,被尊为楚庄王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日进金配资 芯片公司业绩狂飙3000%,机器人独角兽,订单爆了大爆!_激光陀螺仪_精度_高达
- 下一篇:没有了